《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:人性的复杂性解析》
作者:丹尼尔·戈尔曼(Daniel Goleman)
出版社:人民邮电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18年
丹尼尔·戈尔曼,美国著名心理学家,被誉为“情商之父”,他的著作《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:人性的复杂性解析》于2018年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,该书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,以及为什么那些我们认为是“好人”的人,有时会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“坏事”。
书的大纲如下:
第一章:人性的光辉与阴影
介绍人性的基本特性,以及人们为何会表现出善良和邪恶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。
第二章:好人做坏事的心理学解析
分析好人做坏事的心理原因,包括心理压力、道德困境、自我认知偏差等。
第三章: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性影响
探讨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道德观念和行为,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导致好人做坏事。
第四章:预防好人做坏事的方法
提出预防好人做坏事的策略,包括提高道德教育、培养同理心、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等。
第五章:好人如何成为更好的好人
探讨好人如何通过自我提升和不断学习,成为更加完善的个体。
在《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:人性的复杂性解析》中,戈尔曼首先阐述了人性的光辉与阴影,他指出,人性既包含善良、同情、正义等美好品质,也包含自私、贪婪、邪恶等负面特质,这种复杂性使得人们在特定情境下,可能会做出与自身价值观相悖的行为。
戈尔曼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好人做坏事的成因,他提出,心理压力、道德困境、自我认知偏差等因素都可能促使好人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,当一个人面临道德抉择时,可能会因为心理压力而选择逃避责任,从而做出不道德的行为。
在社会文化因素方面,戈尔曼认为,社会风气、道德观念、教育背景等都会对个体的道德行为产生影响,在一个道德风气败坏、道德观念淡薄的社会中,好人更容易受到诱惑,做出违背道德的行为。
为了预防好人做坏事,戈尔曼提出了多种策略,他强调,提高道德教育、培养同理心、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是预防好人做坏事的必要手段,他还建议人们通过自我提升和不断学习,成为更加完善的个体。
在书的最后一章,戈尔曼探讨了好人如何成为更好的好人,他鼓励人们在面对道德困境时,要勇于担当,坚守道德底线,并通过自我反省和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。
《好人为什么想做坏事:人性的复杂性解析》一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,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,以及好人做坏事的成因,通过阅读这本书,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多面性,以及如何预防好人做坏事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