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语言论》是英国著名哲学家、语言学家约翰·洛克(John Locke)于1690年出版的一部哲学著作,约翰·洛克是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,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作者:约翰·洛克(John Locke)
出版社:约翰·洛克自费出版
出版时间:1690年
《语言论》是洛克关于语言哲学的代表作,全书共分为三卷,第一卷主要论述了语言的起源和本质,第二卷探讨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,第三卷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和修辞进行了详细的分析。
在第一卷中,洛克提出了著名的“白板说”,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纸,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通过感官经验获得的,在此基础上,洛克进一步阐述了语言的起源,认为语言是人类为了更好地交流思想而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,在论述语言的本质时,洛克提出了“符号论”,认为语言符号与事物之间存在一种对应关系,语言的意义是由符号与事物之间的这种对应关系所决定的。
第二卷中,洛克探讨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,他认为,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,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,洛克提出了“思维即语言”的观点,认为思维活动离不开语言,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,在这一卷中,洛克还论述了语言的局限性,认为语言无法完全表达人类的思想和情感。
第三卷主要分析了语言的运用和修辞,洛克认为,语言的运用和修辞是人类智慧的体现,良好的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,在这一卷中,洛克对各种修辞手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,为后世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。
《语言论》作为一部语言哲学的经典著作,其价值不仅在于对语言本质和起源的深刻阐述,更在于对语言与思维、语言与修辞的全面探讨,该书至今仍被广大学者视为语言哲学的重要参考书籍,对后世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