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目录导读:
作者:张仲景
出版社:人民卫生出版社
出版时间:2006年
《伤寒杂病论》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,被誉为“中医方剂之祖”,作者张仲景,字仲景,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,被尊称为“医圣”,该书成书于公元3世纪初,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临床实践为基础,全面论述伤寒和杂病的医学专著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共分为十卷,分为伤寒论、杂病论两部分,伤寒论主要论述伤寒病的病因、病机、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;杂病论则论述了内科、外科、妇科、儿科等杂病的病因、病机、诊断、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作为一部医学经典,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“伤寒思辩”,以下是关于伤寒思辩的几个方面:
1、伤寒病因
张仲景认为,伤寒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寒、湿邪,内因则是正气不足,他在书中详细阐述了伤寒的病因、病机、症状和治疗方法,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
2、伤寒病机
张仲景认为,伤寒的病机是“太阳中风,邪气入里,与正气相搏,结而成病”,他详细分析了伤寒病机的演变过程,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3、伤寒诊断
张仲景在书中提出了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,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,他认为,诊断疾病要全面考虑病因、病机、症状和脉象等因素,以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。
4、伤寒治疗
张仲景在书中创立了多种治疗伤寒的方法,如解表、清热、攻下、补益等,他强调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运用治疗方法,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。
5、伤寒预防
张仲景在书中提出了预防伤寒的方法,如注意饮食卫生、保持室内通风、加强体育锻炼等,他认为,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为重要。
《伤寒杂病论》作为一部医学经典,其“伤寒思辩”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,该书不仅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,也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,在当今医学领域,我们仍需深入研究《伤寒杂病论》,以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精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