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目录导读:
作者:伊曼努尔·康德
出版社:商务印书馆
出版时间:2010年
《形而上学》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·康德于1781年出版的一部哲学著作,作为西方哲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,该书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本书旨在探讨存在的本质、认识的可能性以及道德的普遍性等问题,为康德的哲学体系奠定了基石。
第一章:论形而上学的方法
康德在第一章中阐述了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,他认为,形而上学研究的是超验的、普遍的、必然的事物,而这些事物是无法通过经验来认识的,他主张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来研究形而上学问题。
第二章:论存在的本质
康德在这一章中探讨了存在的本质,他认为,存在不是一种属性,而是一种存在方式,存在是事物自身的一种状态,不能脱离事物本身而存在,康德还提出了“先验存在”的概念,认为事物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它们具有先验条件。
第三章:论认识的可能性
康德在这一章中探讨了认识的可能性,他认为,人的认识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,感性认识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来认识事物,而理性认识则是通过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来认识事物,康德提出了“先验感性”和“先验理性”的概念,认为这两种认识能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必要条件。
第四章:论道德的普遍性
康德在这一章中探讨了道德的普遍性,他认为,道德是一种先验的、普遍的、必然的法则,它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,康德提出了“道德律”的概念,认为道德律是指导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。
第五章:论自由与必然
康德在这一章中探讨了自由与必然的关系,他认为,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,但自由并非绝对的,在道德领域,自由受到道德律的约束,康德提出了“道德自由”的概念,认为道德自由是人在道德领域内的自由。
第六章:论形而上学体系的可能性
康德在最后一章中探讨了形而上学体系的可能性,他认为,虽然形而上学研究的是超验的、普遍的、必然的事物,但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,我们可以构建一个形而上学体系。
《形而上学》是康德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该书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存在的本质、认识的可能性以及道德的普遍性等问题,还为构建一个形而上学体系提供了理论框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