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书目录导读:
《乡土中国》
作者:费孝通
出版社:生活·读书·新知三联书店
出版时间:1985年
《乡土中国》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所著的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著作,该书以实地调查为基础,运用人类学、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,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结构、文化、经济、政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,被誉为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之作。
《乡土中国》共分为十个章节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1、乡村社会的基本结构:从乡村社会的组织形式、社会关系、家族制度等方面,探讨了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。
2、乡村社会的文化传统:分析了乡村社会的文化传承、宗教信仰、民间习俗等,揭示了乡村社会文化传统的特点。
3、乡村社会的经济生活:从农业生产、手工业、商业等方面,探讨了乡村社会的经济活动及其对乡村社会的影响。
4、乡村社会的政治制度:分析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组织、权力结构、选举制度等,揭示了乡村社会的政治特点。
5、乡村社会的变迁与发展:从历史角度分析了乡村社会的变迁过程,探讨了乡村社会发展的趋势。
6、乡村社会的教育问题:从乡村教育的发展、教育制度、教育内容等方面,探讨了乡村社会的教育问题。
7、乡村社会的医疗卫生:分析了乡村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、医疗卫生制度、医疗卫生服务等问题。
8、乡村社会的法律问题:从乡村社会的法律制度、法律观念、法律实践等方面,探讨了乡村社会的法律问题。
9、乡村社会的宗教信仰:分析了乡村社会的宗教信仰、宗教组织、宗教活动等问题。
10、乡村社会的未来发展:从乡村社会的现实问题出发,探讨了乡村社会的未来发展前景。
《乡土中国》在篇章内容上具有以下特点:
1、实地调查与理论分析相结合:费孝通先生在撰写该书时,深入乡村进行实地调查,积累了大量第一手资料,为理论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2、系统性与综合性:该书涵盖了乡村社会的各个方面,具有系统性和综合性,为读者全面了解乡村社会提供了便利。
3、深入性与创新性:费孝通先生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观点,如“乡土性”、“差序格局”等,为乡村社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。
4、文学性与可读性:该书语言简洁明了,生动形象,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,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。
《乡土中国》作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乡村社会研究著作,对我国乡村社会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新世纪乡村小说研究中,该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乡村社会的现实与未来。